Image

一块沙盘,一颗恒心,成就的一座座古建模型


编辑:2021-10-25 13:40:45

  ——访崇文区古建模型制作人于正勋

  如果你走进圆明园的展馆,你肯定会注意到“九州清晏”这件沙盘模型,从中感受到如今已经不复存在的恢弘。这座仿真模型到底是出自何人之手,或许你并不了解。那就请随记者一道,一同探访“九州清晏”的制作者于正勋。记录“一块沙盘,一颗恒心,一间斗室,成就的一座座古建模型”。

  小试牛刀挑战“九州清晏”

  如今的圆明园,我们看到的是一片残垣断壁的景象。谁都不能跨越历史的鸿沟,阻止那一次烧杀抢夺的劫掠;谁都不能更改历史,复原昔日皇家园林的风采。我们可以做的似乎只有铭记那段不堪回首的记忆。

  1980年,圆明园建馆初期,展馆里只有一些泛黄的老照片,在那里残喘诉说着昔日的恢弘。没有任何实物资料的展馆,显得单调乏味,令游人颇感失望。于正勋看到这样的景象,心里就像打翻了五味瓶,很不是滋味。他觉得没有模型的展馆是苍白无力的,他找到相关负责人询问馆内可有实物模型,在得到尚无的答案之后,于正勋说到:“如果我给你们做,你们要吗?”工作人员反问到:“你会做?”他毫不犹豫地回答道:“我不会做可是我会学”。当时的于正勋从未接触过古建模型,但是就是凭着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豪气和一种坚毅不拔的精神,他就开始了与古建模型马拉松式的情缘。

  当时的展馆保留了乾隆年间郎世宁的“四十景图”,这是于正勋早期接触的权威资料。在拜访过圆明园学会会长王力芝先生之后,于正勋就开始在家鼓捣起古建模型。但是完全是一个门外汉的于正勋渐渐感到力不从心,他急需专业人士的指导。就在这个时候,他结识了当时的建工学院建筑系主任藏尔忠先生,在藏先生的指导下他潜心学习了古建理论。但是理论终归是理论,不同于制作模型的工艺,于正勋深知“书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他在确定复原模型题材为“九州清晏”之后就开始对圆明园九州清晏的遗址进行实地的测量。九州清晏所保留下来的资料甚少,它是圆明园早期的建筑群之一,亦为“圆明园四十景”之一。

  令记者深感疑惑的是,初次接触古建模型的于正勋就要挑战“九州清晏”这一个浩大的工程,怎么不选些轻松上手的作品呢?于正勋不无自豪地对记者说:“我做事,要做就做一个像样的!”这并不是一句简单的豪言壮志,当时的九州清晏遗址是一座养鸭场,于正勋不厌其烦地拨开厚厚的污垢,寻找九州清晏残存下来的地基,经过实地测量,其实际占地51.3亩。得到这一数据之后,凭借先前学习的古建换算方法以及平日收集而来的资料,于正勋信心十足地按照1:100的比例复原了“九州清晏”的沙盘模型。圆明园管理处征求了几位专家们的意见,史学专家侯仁之教授认为,这件作品基本复原了乾隆时期雷氏烫样——九州清晏的风貌。就这样,于正勋的作品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圆明园的收藏品。

  雷氏烫样有来头

  于正勋毫不讳言地告诉记者,其实在侯仁之教授认定自己的作品与雷氏烫样基本符合之前,他根本就不知道雷氏烫样为何物。在今后的研究过程中,才慢慢了解这个颇具传奇色彩的雷氏家族。从康熙年间开始,这个雷氏家族前后延续二百多年,一直从事皇家建筑的设计工作,他们主持修缮设计的作品中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就有故宫、颐和园、天坛等皇家建筑。这个祖孙七代的设计世家又被称作“样式雷”家族。

  中国古代的建筑设计,采用的是文字说明、图纸和烫样三者结合的方式。所谓烫样,就是立体的设计模型。它是中国古建筑设计中特有的产物。现在,故宫仍保留当年雷氏家族制作的烫样。烫样用硬纸板、秫秸和木头等粘贴制作而成。模型制作之后,需要用小烙铁将细节部分烫平,故名烫样。当时的烫样制作目的主要是为给皇上御览,在皇帝钦定之后,才可以大兴土木,动工修建。所以,侯仁之教授鉴定于正勋的作品基本符合雷氏烫样的制作标准,是对其一个相当高的肯定和认可。对于这么一个半路出家的门外汉,凭借满腔热忱就可以达到如此水准实在是难能可贵。

  不要讥笑有梦想的人

  于正勋和他同时代的许多人一样,没有享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在平凡的岗位上做着平凡的工作。他原本是崇文区百货商场一名默默无闻的售货员。就是因为痴迷于古建模型的制作,渐渐爱上了这门工艺。在一个机缘巧合之下,他参加了文物局古建馆的考试。如果按照如今考试标准,要拥有相应的学历资格,专业课程外加英语考核,那于正勋无疑会被拒之门外。还好,当时的考试完全是实力作证,考试分为笔试和实际操作两个部分。笔试是与历史知识、古建计算息息相关的问题,而实际操作是要求考生交出两三件作品,考察应试者的实际操作能力。真金不怕火炼,于正勋十分顺利地通过了考试,成为了文物局古建馆的一名工作人员。

  有人说过:永远不要讥笑有梦想的人。于正勋就是这么一个有梦想,并且敢于追求梦想的人。他的作品令许多专业人士都赞叹不已,纷纷伸出大拇指,由衷地佩服这个敢于向困难说“不”的人。侯仁之先生曾经不无感慨地说,于正勋是苦读求真知的人,是一个“没有文凭的孙悟空”。

  上世纪90年代筹备亚运会期间,古建筑博物馆希望展出故宫博物馆馆内藏品——雷氏烫样。可是由于年代久远和保存不善,有些作品已经爆皮、歪斜,已经看不到昔日的精致。熟谙专业知识的于正勋从破烂的草板纸中逐个辨认烫样所表现的作品风貌。他挑中了北海画舫斋这一烫样,在现实情景中,慈禧常至此游幸与传膳。但是如果给游人观看,这堆接近散架的烫样,显然是不能登上大雅之堂。那如何让昔日的雷氏烫样焕发新的活力,这就要依靠于于正勋的慧心巧手,让它重现风采。

  于正勋简单告诉记者这一修复过程,先用牙签蘸适量糨子涂抹在爆皮的地方,再用镊子夹少许脱脂棉,轻轻地抚平爆皮处,将倾斜的烫样慢慢扶正。每一个细微之处都这样处理,慢慢的,极尽散架的烫样,在于正勋手中变得鲜活起来。试想如果没有娴熟的技巧和相应的专业知识,是很难做到复原工作的。于正勋先生特意向记者介绍说,修复雷氏烫样忌讳补色,这样看上去就像是一个新做的工艺品,损失了原汁原味的研究保存价值。

  “传承是件难事”

  于正勋的得意之作不仅有“九州清晏”这样被圆明园珍藏的作品,还有京城16门模型、1949年崇文区全貌等这样颇具规模的作品,以及故宫角楼、颐和园大戏楼和万春亭这样别具一格的作品。于正勋是一个痴迷于古建制作的手艺人,而不是一个追求名利的商人。他爱古建模型,将它视为毕生的追求。可是提及传承,他爽朗的话语背后透露着些许无奈。他曾经受民盟委托,办一个下岗职工培训班,希望借此扩展下岗工人再就业的视野。也就在此时,有一位下岗工人向于正勋表示,想向他学习这门手艺,但是先决条件是每月给他500元的工资。当时于正勋的退休费也只有400元,怎么教学生还要给学生钱,这无疑是令他吃不消的事情。

  于正勋无奈的表示:“传承是件难事。”对于这样一种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手艺,传承陷入了后继无人的尴尬境地。年轻人追求的生活是快节奏的都市生活,对这种日渐式微的老手艺,没有太大的兴趣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连清华大学、北京工业大学以及建工学院这样的专业学校,建筑系都不开设有关古建的相关课程,后继无人的局面恐怕是不得不面对的事实。试想,如果没有政府的扶持,可能这门手艺终成历史。

  其实,谁都知道无论是雷氏烫样,还是于正勋手中的沙盘,它们都不能代替实物。我们只能借此观摩微缩的皇家园林,从中瞥见逝去的过往。但是,这也是它存在的真正价值,铭记消失的记忆,告诉后人,有些建筑和格局原来如此鲜活地存在过。一个民族只有珍视和正视过往的一切,才能无往不利、继往开来。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对于古建模型的制作者于正勋同样如是。传承和发展艰巨而又晦涩。凭借他一个人微薄之力,恐怕难挽颓势。手艺的式微,或许是社会发展中不可避免的处境。但是我们相信,这种凝结了中国传统手工艺人智慧和汗水结晶的精巧技艺,一定会在合理的保护之下焕发出新的青春活力。


哈尔滨宏盛建筑模型设计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

18045099333
版权所有:哈尔滨宏盛建筑模型设计有限公司   地址:哈尔滨市南岗区学府路电缆街哈达工业区  联系电话:18045099333 技术支持:资海科技集团  备案号:黑ICP备1100519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