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Image

由“拦高铁的女人”引发的思考


编辑:2021-11-24 16:30:52

视频中的妈妈:年龄30多岁,市高级语文教师,教导处副主任。因跑错车站到检票口已晚点,在列车门前以等老公为名用身体强行阻挡车门关闭,使高铁不能正常发车。高铁站的工作人员让她进车内,她说老公就在检票口,马上就到。让她下车,她牢牢的抓住高铁门前的扶手,阻止车门关闭。在此期间与工作人员交涉的状态是心平气和的。为了不影响正常发车,工作人员强行把她拉出车外,她躺在地上用一只脚阻止车门关闭,并大喊“你们干什么呀?”迅速起身后又抓紧了列车门前的扶手,仍旧心平气和的工作人员交涉,就这样纠缠了5分钟左右,她们一家三口坐上了这班高铁。

******次看到这个视频时,我对这位妈妈的******印象是:1.她的认知中存在不合理信念;2.道德观念淡薄,不能遵守社会规则。

原因如下:

1.妈妈是高级语文教师,教导处副主任;和工作人员交涉过程中心平气和的状态。从这些信息可以看出她具备一定的责任感、道德感和职业素养。

2.一家三口坐高铁去广州,因跑错车站导致晚点,这位妈妈和女儿先来到列车门前,老公还没到,高铁发车时间已到。这对妈妈来说属于突发事件,这个事件引起了她的应激反应,(应激反应:机体受到各种有害刺激时,血中促肾上腺皮质******和糖皮质******增多,并引起一系列全身反应以抵抗有害刺激)用身体强行阻挡车门关闭。

3.认知中存在有不合理信念:她认为:“高铁站的列车员有权利指挥检票员” ,“有票就可以阻止列车发动”,“车上的乘客都有义务等她老公”,“只要我老公不上车,列车就不可以开走”。

4.性格原因:认定的事情就会坚持做下去,百折不挠,直到达到自己的目的,倾向于偏执型人格。

5.固有的行为模式: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会做出让自己获益的行为,久而久之,就会对某些行为进行不断地强化。正是因为一贯的固执、不依不饶的行为方式能够让她从中获益,一旦面对的事情结果与自己的期望不符合,便会重复此类行为模式。

视频中的女儿:年龄八、九岁,******次工作人员拉妈妈下车时,我从她的眼中看到了茫然,不知所措,当妈妈被工作人员拉向车门外躺在地上并大声喊叫时,女孩来回走动了两步,向上望了望,招了招手,(应该是看到了爸爸),然后看了一下妈妈。根据冯特激动----平静这一个情绪维度来看,女孩的情绪反应与她所处的年龄阶段和环境是不匹配的。接受到这些信息我有一种感觉:小女孩对爸爸是有回应的,对妈妈的态度自始至终就像是一个旁观者。是否妈妈在家中太过于强势,女孩的许多思想、感情、需求被压抑了下来,对妈妈是比较惧怕的,外在表现是顺从,遵从妈妈的旨意,不敢对妈妈提出不同的意见,面对妈妈时无所适从。

随着康老师的引导,就进入了如何情绪管理的环节。情绪分为正面情绪和负面情绪,正面情绪的维度要适度,不要过于追求******状态,只要舒适就好。负面情绪也有它积极的意义,从某种程度来说对我们的身心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但是我们仍旧希望自己能够体验更多的正面情绪,快速的走出负面情绪的困扰,不被负面情绪左右,我归纳了三种管理情绪的方法:

1.觉察----面对----接纳

记得崔老师******次带领大家解读“疯狂的口红”这档栏目那天,起床后我的左耳就开始“嗡嗡”的叫,这种状态持续三天后自动缓解。巧合的是崔老师第二次带领沙龙时,我的左耳在早上又准时响了起来,我的内心开始有了觉察,这是怎么回事呢?我的耳鸣是有生理原因引起的还是由心理原因引起的呢?当时我肩胛骨下边的部位有些疼痛,且家中的一些事情让我觉得心烦,我能感觉到我的焦虑,我并没有为这些情绪状态做些什么,心想,如果让我觉得心烦的事情得到了处理,情绪问题自然就不存在了。好像是事与愿违,我的左耳却跳出来告诉我,你还有一些事情需要去处理。我就把我的困惑告诉了崔老师,在崔老师的引导下,我听到了我的左耳在对我说“我不想去面对,我想逃,我心里很烦”。崔老师说“你对自己说,我就是不想去面对,我就是想逃”。我跟随:“我就是不想去面对,我就是想逃”。这句话具有了神奇的力量,我知道,当我说出这句话时,便是接纳了自己的现状。到了中午,耳朵里面就没了声响,我内心的焦虑也得到了缓解。

2.通过改变认知来改变情绪。

合理情绪疗法认为引起人们情绪困扰的不是外界发生的事件,而是人们对事件的态度、看法、评价等认知内容。因此,要改变情绪困扰不是致力于改变外界事件,而是应该改变认知,进而改变情绪。我审视了自己的信念系统,正是因为存在“糟糕至极”的非理性观念,才引发了我的焦虑情绪,引发了耳鸣。通过改变这些非理性观念,不良情绪就会缓解。

3.心理暗示

个人通过含蓄、间接的方式对自身或别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或许会产生积极的作用,或许会产生消极的作用。作为咨询师在面对来访者时,对自己的言行一定要小心谨慎,要对发出去的信息能够为来访者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有效的心理暗示让来访者接受的信息是正向的、积极的、有力量的、对来访者的成长有益的。引用康老师的话就是给予他人希望。产生积极作用的心理暗示可以带人走出不良情绪的困扰。


版权所有:运城为民精神病医院   
备案号:晋ICP备18003425号-1
技术支持:资海科技集团      津ICP备********号
联系电话:0359-2052888
联系地址:山西省运城市圣惠南路281号(圣惠南路圣惠公园北侧)
电子邮箱:ycsjsbyy@yeah.net
版权所有:运城为民精神病医院   备案号:晋ICP备180034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