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Image

“以书为媒”——中国书店传统文化阅读书单


编辑:2023-04-16 19:07:35

“以书为媒”——中国书店传统文化阅读书单

文章作者:中国书店 2022-08-31 22:30:49

       http://www.bjpd.com.cn/html/zhxx/20220831/3781.html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光辉璀璨。其流传至今,浩瀚的典籍作为重要的文化载体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京城传统文化的守护者”,“书香北京”的践行者,北京发行集团所属中国书店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秉承“为书找读者 为读者找书”为服务理念,推出“中国书店传统文化阅读书单”,以阅读书单的形式满足广大读者需求,搭建传统文化阅读桥梁,感悟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和精神。

“中国书店传统文化阅读书单”中的图书,选自中国出版协会古籍出版工作委员会(简称“古工委”)四十余家委员社所推荐的优秀经典作品,内容涵盖古典文学、历史著作等方面。我店将通过微信、微博等媒体平台每月发布一期内容,每期精选10种优秀图书作品分享给读者。并在琉璃厂地区读者服务部、古籍书店店内设立专架同步展陈线上阅读书单所推荐的作品,欢迎读者朋友亲临品鉴选购。

推荐一:《英藏敦煌写本文献研究》,敦煌写本是20世纪初叶被发现的文化遗产,丰富、广博、独特的内容使其成为研究我国古代历史文化极为重要的资源。由于历史的原因,敦煌写本自其被发现开始就散落于海内外。其中英藏敦煌写本文献总数约16000件,蕴含着重要的佛教发展史、社会史、科技史、文字演变等信息,其特殊性在于是中古时期的手写本,与现存古文献多为宋以后刻本颇有不同。《英藏敦煌写本文献研究》一书即以英藏敦煌写本文献为主要研究对象,并涉及与之相关的石窟造像题记、唐代书写教育等问题。全书共15篇文章,其中10篇研究英藏敦煌佛教写本。敦煌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其研究对象包括敦煌写本、敦煌石窟、敦煌学学术史、敦煌地区历史遗迹等,涉及很多专业,即使是写本研究,也涉及古汉语、中古史、佛教、书法等多领域,唯有打破学科界限,才能融会贯通,取得研究上的突破。本书从写经机制、字体演变、写本形态变化等方面对英藏敦煌写本文献进行考证,从书写文化角度看待石窟造像题记,从整个唐代书写教育的层面看待写本,将写本研究、石窟研究、书写研究相融合当是本书的亮点,而这些与作者的多领域研究背景分不开。

推荐二:《宣和遗事校注》,本书是一部长篇讲史小说,相对于短篇的小说家话本,它是广义的小说。书中引用了许多宋金对抗时期的史书资料和诗词,基本上用了编年体,它辑录的许多史料,往往照抄原文。故而《宣和遗事》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史料价值。现在以黄丕烈刻《士礼居丛书》为底本,以元刻本、明金陵王洛川刻本、清修绠山房刻本通校,以《皇朝编年纲目备要》为主要的他校,旁证其他史籍,加以偏重史源考证的注释,整理出版。

推荐三:《清代会试文献集成》(全一百册),本书汇集清代会试文献98种,包括会试录、题名录、同年录、同年齿录、考官录等,涉文科、武科、翻译科等,依会试举行时间排序,旨在反映清代会试考试的真实面貌,为清代人物和科举研究提供重要的基础文献。《会试录》主要内容有“前序”、考试官、场务官、录取贡士名单、三场试题与前几名录取贡士的试卷及考官批语、“后序”等,跟一般的名录相比,它的特别之处在于包含的内容极其丰富,比如考生姓名、字、号、排行、出生年月日时辰、籍贯、考取时的身份、历次考试的名次,还包括其直系和旁系亲属的履历或身份介绍。因此他不仅是同榜考取者的履历汇编,而且是同榜考取者家庭及家族成员履历的汇编,集年谱、家谱、族谱等特质于一身,是清代科举史的原始档案文献,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推荐四:《牟世金文集》(全六册),收入著名的《文心雕龙》研究专家牟世金先生的《文心雕龙研究》《文心雕龙译注》《文心雕龙精选》《刘勰和文心雕龙》《刘勰年谱汇考》《台湾文心雕龙研究鸟瞰》《文学艺术民族特色试探》《雕龙集》《雕龙外集》《雕龙后集》等十种著述。其中,《文心雕龙译注》是《文心雕龙》的经典普及读物,有详细的题解、简明准确的注释、贴切的翻译,曾荣获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评选的首批“最要之本”“最善之书”。《文心雕龙研究》是研究《文心雕龙》的经典著作。《雕龙集》和《文学艺术民族特色试探》是中国古代文论研究的上乘之作。《刘勰年谱汇考》是研究刘勰生平资料的集大成著作。《台湾文心雕龙研究鸟瞰》是大陆第一本系统介绍台湾《文心雕龙》研究情况的著作。《牟世金文集》是牟世金先生主要学术论著的首次编辑,比较全面地呈现了其学术成果,对于《文心雕龙》研究和中国古代文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推荐五:《闽台历代方志集成·台湾志书辑》(全四十册),共收录清初至1895年台湾编纂的志书39种,图志1种,基本囊括了这个时期台湾编纂的所有志书。清初,台湾建置以来,修志活动尤为频繁,康乾年间仅《台湾府志》就编修了6种。其首尾相隔不过80多年,这在修志史上堪称奇迹,类似的情况还体现在澎湖志书的编纂上。台湾地区历代地方志的编修,正好可以证明中央王朝对该地区实施永久而持续的行政管辖权力的过程。本书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其中[光绪]《台湾通志》(稿)仅存于台湾图书馆,[光绪]《新竹县志初稿》仅存于台湾新竹县政府,[乾隆]《续修台湾府志》为珍藏于美国哈佛大学汉和图书馆的珍本。同时收录了《封舟出洋顺风针路图》(清乾隆年间绘本)、《皇朝中外一统舆图》(清同治二年[1863年]武昌湖北抚署刻本),其中关于钓鱼岛、赤尾屿的古籍图,充分证明了钓鱼岛、赤尾屿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推荐六:《五声琴谱乐诠》,《五声琴谱》是明代琴乐创作及宫廷乐的代表琴谱。本书利用古琴文献独特的整理方法——打谱,对《五声琴谱》进行首次系统的整理校译。所作工作包括:一是通过文献学校勘的方法和利用古琴谱书写及音乐特征,校正指法谱字的讹误;二是对五首乐曲进行全部的打谱定拍,尝试还原其音乐面貌,整理为可供演奏的定谱;三是对定拍琴谱演奏并录音,使之变为活化的音乐形式,以补充琴谱对音乐记录的不完整性;四是对《五声琴谱》的成书年代、版本、作者,以及五首乐曲的艺术特征、表现内容进行梳理,总结打谱过程与思路。

推荐七:《中华射典(上编)》(全六册),中国式射箭源远流长,从远古射箭的技艺来说有着上万年的历史,成为中国古代一项重要的技能和文化,属“六艺”之一,军事功能、文化属性兼备,蔚为大观。《中华射典(上编)》采取影印加提要的方式,收集整理我国古代射箭方面的珍贵典籍近四十种,书前对我国古代射箭文献进行了全景式的观照和考证,对存世和遗失的历史文献进行了分析探讨,然后附以存世珍贵文献的解题和影印件展示。本书既有对相关典籍内容和版本等方面的探讨解读,又有相关典籍精美版本的呈现。这些相关典籍多数藏于国内外的公私图书馆以及个人手中,版本价值和收藏价值兼具。

推荐八:《陕西新见唐朝墓志》,本书精选的唐代墓志拓本全部出自陕西,是2000年以来在西安城南新出土的唐朝墓志,共计约230种(组),百分之九十是第一次公开发表,是研究唐史极为珍贵的资料,具有填补历史研究空白和补证《新唐书》《旧唐书》的作用,史料价值极高。作者扫描拓片,标点断句,校勘录文,编写图表说明,按照时间先后顺序编排,力求为学界提供准确的一手研究资料。本书对研究唐朝的政治、军事、经济、外交、民族、皇权等领域,对探讨唐代社会生活、婚姻家庭、士族门阀、丧葬礼俗、宗教思想、人才流动、民族关系、文化艺术等各个方面,具有很好的参考作用。

推荐九:《离骚校诂(修订本)》(全二册),《离骚校诂》分文字、训诂、章句三部分,对《离骚》逐字作了详细的考证,追本溯源,理出了某些字的发展脉络,设立辞目七百三十余条。中国屈原学会原会长汤炳正先生为此书初版做序,并称:“多精辟之言,发前人所未发。”此次修订改换了底本,对原条目做了大量的删改增补,具体到每条引文,基本上是重新撰写,增补了在新材料、新发现条件下的新成果。书前精配珍贵的《离骚》文献书影及相关出土文物图片,并有修订本序、初版序、例言,书后附有引用书目、词目索引及潘啸龙先生对初版《离骚校诂》的评论文章。是全新的古籍整理成果。黄灵庚教授著作《离骚校诂》原于1996年5月由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荣获第二届全国古籍整理图书奖二等奖、河南省优秀图书二等奖。此次再版是2021年国家古籍整理出版专项经费资助项目与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项目的重要成果。

推荐十:《五台山佛教造像遗产档案·塑像卷/壁画卷》(全七册),五台山,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世界五大佛教圣地之一,在海内外具有广泛影响。五台山“台内”“台外”遗存塑像和壁画资源浩如烟海,现存共计塑像14万余身,壁画2400多平方米。它们承载着丰富的佛教文化信息,在时间线上几乎囊括了北魏至民国的各历史时期,且相当一部分遗存对认识和研究中国古近代佛教造像发展演变具有不可代替的意义。《五台山佛教造像遗产档案》分两卷共七册,以寺庙中塑像及壁画的时代为序排列,对五台山现存文化遗产中的“塑像”“壁画”进行耙梳整理,用严谨的考证、整体及重要局部的高清照片、专业的线描图及说明文字,全方位对五台山塑像、壁画的历史、时代、种类、内容、特色、价值等做了系统的研究和整理,建立起五台山现有重要佛教塑像、壁画造像遗存的档案。


版权所有:丽军书院  备案号:晋ICP备09008404号-1


联系电话:13693298365(北京)
      
15035192158(太原)
此号微信咨询

                  


一部:北京市西三环北路
 中央团校旁(万寿寺地铁站)


二部:太原市杏花岭区五一路小学富力城分校旁
(北中环与东中环交汇处)胜利东街鼎盛国际青创城  




版权所有:丽军书院  备案号:晋ICP备0900840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