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详细信息 NEWS CENTER

您的位置:首页 > 详细信息

品牌智造|乡宁紫砂策划-6:为“红砂之都”定位 给“五彩乡宁”铸魂


编辑:2023-03-22 10:01:01

61102

为“红砂之都”定位

给“五彩乡宁”铸魂

郭占斌 北京品牌智造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

 一、紫砂对乡宁意味着什么?

乡宁县资源富集、物产阜盛,煤、铁、紫砂陶土、石灰石等储量丰富。煤田面积约1600平方公里,占总面积78%,探明储量153亿吨,是全国三大优质主焦煤基地之一和100个重点产煤县之一紫砂陶土探明储量超20亿吨,量大质优,开发潜力大。当前县委县政府正在深挖紫砂文化、振兴紫砂产业,致力打造北方紫砂之都。

紫砂与煤炭,红与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煤炭是乡宁的里子,支撑着乡宁乃至临汾市的大半经济,紫砂无疑是乡宁乃至临汾的面子,事关乡宁和临汾市的对外社会形象。乡宁正在进行着一场一“黑”独大向“黑”“红”并举转型发展的颜色革命。

以前,对乡宁以及临汾各县市出门携带馈赠亲友的礼品只有核桃、红枣、小米、小米醋等农特产品,如今“乡宁紫砂”文创产品可以骄傲地成为乡宁、临汾乃至山西的首选文化礼品,未来走向全国,成为国礼走出国门都没有悬念,只是时间问题,不会超过五年,留下此言,以待到期验证。未来对乡宁而言,紫砂是凸现乡宁城市价值的载体,紫砂是牵引乡宁发展的动力引擎,紫砂是彰显乡宁气质的靓丽名片。

二、我们为乡宁紫砂做了什么?

谈及乡宁紫砂的再度振兴,不能不谈及一个人——乡宁金砂紫陶有限公司董事长、三晋老字号“牖见斋”陶坊当今掌门人王仙鹏。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乡宁紫砂”度过炉火正红暂短的发展期,到本世纪初停炉熄火,沉寂十多年之后,王仙鹏经过痛苦的思考,艰难的选择,毅然放弃如日中天的事业,在全家人的反对声中,2017年,从定居的临汾返乡回到老家乡宁,开始租房建炉,选矿炼泥,举起了“乡宁紫砂”再度复兴的大旗。此举引起了政府的关注,2018年,乡宁县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要全力打造紫砂文创聚集区,大手笔启动建设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紫砂陶小镇项目,推动紫砂文创产业集群化发展,探索一条富有特色的乡宁紫砂发展之路,把乡宁打造成“中国北方紫砂之都”。

王仙鹏乘势而为,邀请北京品牌智造规划设计研究院,进行乡宁紫砂的历史溯源、文化挖掘和企业战略整体规划设计。北京品牌智造规划设计研究院再度与丁村民俗博物馆馆长、研究员陶富海山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田建文合作,并邀请更多的专家,组成工作专班,进行乡宁紫砂的源流考证、文化梳理、品类思考、产业规划、品牌塑造等工作。通过将近两年时间的辛勤工作,追溯了乡宁紫砂的历史源流,找准了乡宁紫砂的文化根脉,总结了乡宁紫砂的艺术特色,把准了乡宁紫砂的产业之魂,建立了乡宁紫砂的产业自信。其成果表现在:挖掘了中国紫砂第一号:牖见斋老字号;建立了北方紫砂第一馆:北方紫砂陶博物馆;创建了山西紫砂第一院:山西紫砂艺术研究院;树立了乡宁紫砂第一牌:乡宁紫砂“金砂紫陶”企业品牌;布局了中国紫砂第一股:金砂紫陶公司完成股改。为乡宁紫砂的全面开花,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方向,树立了样板。

三、乡宁紫砂接下来该做什么?

目前,乡宁紫砂陶小镇一期工程已经完工,整个项目建成后将成为集紫砂陶文化传承体验、创意工坊、旅游休闲、文化交流、商务会议、技能培训及生态居住于一体的产业综合体。届时将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相对而言,紫砂小镇建设容易,但得到社会广泛认知就不那么容易了。要想让“乡宁紫砂”和紫砂小镇广为人知,那就必须做到两点,一是找到一句一语穿心的品牌广告语,二是持续地加大宣传和推广。

既然紫砂是乡宁的面子,乡宁的形象,那么就要重新思考将“紫砂”纳入乡宁的整体品牌形象来塑造了。乡宁目前对外宣传推广的品牌广告语是:“山乡宁静 康养福地”,我认为这八个字不能准确地体现和表达乡宁与其他城市的差异性、辨识性、专属性。没有憾人心扉的冲击力,没有令人神往的想象力,没有身未动心已达的吸引力。

经过对乡宁的资源禀赋与文化特色进行比对分析,我们重新为乡宁提炼了新的品牌广告导语:“红砂之都 五彩乡宁”。之所以选用“红砂”而不是“紫砂”,是因为乡宁的紫砂偏红色,晋南一带的百姓早就称这种矿石为“红砂矿”,“紫砂壶”为“红砂壶”;目前世人皆知宜兴为“紫砂之都”,乡宁用“红砂之都”一来名副其实,二来与宜兴完全区隔,在中国第一家喊出来,相当于开创和占据新品类,这是塑造品牌的最好方法。仅“红砂之都”四个字就解决了乡宁城市品牌的差异性、辨识性、专属性的认知问题。“五彩乡宁”体现了乡宁黑(煤炭)、紫(紫砂)、红(戎子红酒)、黄(黄河民俗)、绿(生态环境)的五色主打产业,“五彩”一词积极向上、富于联想、活波浪漫、充满活力。整体来看,朗朗上口,个性鲜明,明确所指,方便记忆。在后期高点引爆,持续传播,不出三年,就会脱颖而出,广为人知,名声远扬。


Image
©2021 资海科技集团 技术支持 - 资海科技集团  晋ICP备20210116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