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详细信息 NEWS CENTER

您的位置:首页 > 详细信息

品牌智造|乡宁紫砂策划-1:北方红砂红北方——乡宁紫砂陶历史源流考证记


编辑:2023-03-21 09:28:01

268941

乡宁紫砂历史源流论证会现场

         2021年年初,乡宁金砂紫陶有限公司董事长、临汾北方紫砂陶博物馆馆长王仙鹏,委托北京品牌智造规划设计研究院进行乡宁紫砂历史源流考证文化脉络梳理紫砂产业的规划设计工作。双方组成工作专班,郭占斌院长担任总架构师王仙鹏院长担任总统筹,并聘请临汾市政协原副主席杨玉龙担任总顾问丁村民俗博物馆老馆长、研究员陶富海担任首席专家,山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田建文担任专家组组长,乡宁紫砂厂老厂长王致明、乡宁三晋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郑中午、临汾市二轻局副局长张建林、临汾市博物馆协会会长李兆祥、临汾市工艺美术协会理事长杨春生、尧都区博物馆馆长张云岗、晋唐青铜文化博物馆馆长王琦、临汾锡中堂古籍专家杨柳峰、著名书法家亢金马、山西省紫砂工艺美术大师吴志文、以及临汾市丁村民俗博物馆张培梅、杨跃明、丁胜宏等近二十余位考古学者、民俗专家、书画家为专家成员,开启了对乡宁紫砂的历史考证、追本溯源

    两年来,专家组行走窑址,现场考证;翻阅史料,研读古籍;民间探宝,史海钩沉。通过地理线索考古实证,逐渐摸清乡宁紫砂的历史源流文化脉络

         202279日,专家组在丁村民俗博物馆举行了“乡宁紫砂陶历史源流论证会”郭占斌院长代表项目单位做了《乡宁紫砂陶历史源流考证报告》陈述汇报,与会专家对项目报告展开了热烈讨论。首席专家陶富海对项目前期的调研工作给予肯定,结合自己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曾考古发掘一把国家一级文物清代嘉庆粉彩紫砂壶的研究,结合乡宁紫砂的发展历史、器型、花纹等方面发表了看法;临汾市二轻局副局长张建林、临汾市工艺美术协会理事长杨春生等在发言中,对乡宁紫砂陶今后的发展、策划、营销等方面,都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专家组组长田建文,曾主持过乡宁内阳垣及井沟、蒲县曹家庄、隰县五里后等发掘项目,结合自身工作经历、具体考古案例、实物分析,从中国饮茶历史、陶瓷发展历史、乡宁紫砂的发展脉络等方面入手,做了总结发言。

   专家组一致认为,吕梁山南段山脉,尤其是乡宁境内,不仅煤铁矿产丰富,而且紫砂陶土储藏量也很大,其中以红砂居多,品质上乘,加之烧造煤炭资源丰富,为发展“红砂”陶瓷产业提供了强大的基础支撑;乡宁紫砂的前身是乡宁陶器与瓷器。最迟在明代起,乡宁、翼城、泽州、楼山等晋南一带的陶瓷工匠们在生产陶壶、瓷壶的同时,就用红、灰二色紫砂来烧造以紫砂壶为代表的茶类制品;山西晋南的砂器朴实耐用而自具特色,红沙、灰砂、紫砂器独树一帜,粗犷自然、朴素大方、不务文华、重视实用;器型多宫灯型,流口长而流底肥,提梁多双口折叠式,表面施绘简单的图案及吉祥文字;多不书窑名或者制器者的名字。凡此种种,都表现了北方黄土红砂的强悍而爽直个性,山西人内敛低调的精神特质,具有很深的文化底蕴和地方属性;区别于南方紫砂器的细腻文雅、镌秀饰华的品格

   汉代中国就有饮茶习惯,但那时茶饮就像煮粥一样直到六朝,唐至元代前期则以末茶碾饮为主,伴随着宋代出现、元代后期流行的散茶冲饮阶段的到来,茶具便不再限于喇叭口、高颈、长腹、长流、大耳的老式瓷“汤瓶”了,铜、铁、陶等各类壶纷纷出现,砂泥精工细作而成紫砂壶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因其泥中含砂透气性能极强,以之冲泡不夺茶色、茶汁饱满、香味四溢又兼便于洗涤的特点,深得古今壶友茗客青睐。

380644

   乡宁紫砂的前身是乡宁陶器与瓷器。陶器是用黏土制成型后烧制而成的器具,经过手工捏塑、慢轮修整、快轮拉坯几个阶段,烧至700度可成陶器;人类由旧石器进入新石器时代主要标志之一就是能够烧制陶器,山西目前发现最早的枣园文化,而在乡宁柏树沟、张马村、西廒等遗址就发现有距今六千多年前的枣园文化遗址和地点,可见这里历来最早就是人文荟萃经济发达之地。

   瓷器则采用高岭土,烧至1230度以上。山西瓷器历经唐、宋、辽、金、元,达到鼎盛,窑口遍及山西各地,主要包括青瓷、黑瓷、青白瓷和白瓷,窑口有大同窑、怀仁窑、浑源窑和乡宁窑等,是黑釉瓷器的主要产地之一。

   明代,平阳晋商将南方的紫砂壶带回家乡,受此启发乡宁窑场工匠们也开始烧制砂器,所烧砂器朴实耐用而自具特色,红砂、灰砂、紫砂器独树一帜的。 

   晋商在明中叶时随“开中制”变革而入江苏扬州,至嘉靖末年已在江都县建立一定的影响力。1492年之后,山西以河东蒲州的王家和张家、平阳的亢家、襄陵的乔家、赵康尉家和北柴王家等为代表的商人,开始向扬州转移,这里很快成为全国的盐业中心,与西安、北京、洛阳齐名。

   据传,大清乾隆初年,乡宁王氏“牖见斋”窑坊掌柜,以手工烧制黑白釉碗、碟、盘、盆、罐、缸等陶瓷产品质好量高而与太平商人尉家交往很多,也经常到尉维柄府上做客。一天,主人将茶叶冲泡在一把小巧可爱的壶中,轻泯更是口齿留香。当得知此壶产自南方,以红砂为材料,便想到乡宁也有遍地紫砂矿石,不久就制作出一炉紫砂壶来。冲泡起来茶香阵阵,深得尉维柄的喜爱而壶不离身,并将紫砂壶带到了扬州,赠给好友郑板桥,留下了“寻常金锁泥砂料,自然云锦夺天工”一副楹联的佳话。

   从此以后,乡宁陶瓷工匠们在生产陶壶、瓷壶的同时,也烧造以紫砂壶为代表的紫砂制品,随后山西南部的楼山、翼城、泽州等地的匠人们竞相效仿,红砂壶在晋南、晋中、晋东南开始渐渐流行起来,成为一种高档茶具,无论是抗日战争时期,还是解放初期,不温不火,成为人们居家的必需品,创造出了独树一帜的北方紫砂器皿,兴盛一时,红遍北方。

230754

民国六年(1917年)《乡宁县志》卷七“风土记”之“物产”:“瓷器以西乡老窑头西坡镇为佳行销山外,余次之;砂器又次之,皆粗器也。”

临汾北方紫砂陶博物馆馆长王仙鹏主持论证会

郭占斌院长做 “乡宁紫砂历史源流考证报告”汇报

项目总顾问陶富海发表论证意见

专家组组长田建文教授做总结报告

论证会圆满成功 专家们合影留念

田建文收集到明代初期和清代紫砂壶器十余件,充分说明乡宁红砂起码在元末明初期已经出现。

陶福海组织有关人员查阅襄汾县志,史海钩沉,寻找当年太平商人在扬州的蛛丝马迹。


临汾市博物馆协会李兆祥会长(右)在乡宁考察

乡宁紫砂厂老厂长王致明讲述上世纪乡宁紫砂故事



Image
©2021 资海科技集团 技术支持 - 资海科技集团  晋ICP备2021011608号